今天分享的书是《乌合之众》,作者是居斯塔夫 · 勒庞。这本书原名是《群体心理学》(Psychologie des foules),英文版改作《大众心理研究》(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)。并加了一个主书名(The Crowd),中文版则译为《乌合之众》。

全书共分为三卷,卷一讲群体的心理,包括群体的特征和精神统一率,群体的情感与道德,群体的观念、推理和想象力,群体的所有信仰都是宗教形式。卷二讲群体的主张与信念,包括群体信念与主张之间的间接因素,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,群体领袖及其说服别人的方式,群体信念与主张的变化范围。卷三先讲述了群体的分类和特点,并结合犯罪群体、法庭陪审团、选民群体和议会群体进行实例分析。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轻松,但是内容非常值得你细细品味,如果遇到读不懂的地方,可以多读几遍。

2019 年第 02 本书

推荐读者:对群体行为和群体心理感兴趣的人,如果你之前没有读过相关的书,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会让你有较大的收获。

一、群体的概念

《乌合之众》中的群体指的是受某一事件、演说、激情、恐惧、爱恨的刺激而聚集在一起,为某个目标或某些精神需求而有所行动的一个特殊的心理群体。

勒庞在本书中所说的”群体“与弗洛伊德笔下的”流氓“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弗洛伊德笔下的”流氓“总是服从于同一个领袖,而勒庞所指的”群体“只在某一激情燃烧或者事件发生的时间段内服从于某一领袖,当促使他们聚集成群的刺激物消失时,他们也就不再听从这个领袖了。

群体精神统一规律

人一旦加入群体,原来的个性便会消失,不再独立思考而随大流,无意识占领上风,智力程度减弱。群体中的个人具有独处时所没有的特点,这就是勒庞所说的“群体精神统一规律”,也就是群体的精神灵魂。一个人独处时可能是个很有教养的人,但加入群体后的他可以变成凶残、易怒且充满暴力的野蛮人。

群体心理的诞生就像化学反应,没有因素的总和或平均,只有像化学反应那样的新特征的组合和创造。群体心理形成后,群体便会获得某些普遍的特征,这些特征虽然短暂但极其明确。

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:

  1. 力大无穷的幻觉:加入群体后,由于人多势众,个人会产生一种力大无穷的幻觉,感觉自己不可战胜,什么都可以做到;
  2. 法不责众:因人数众多,知道自己无论做什么坏事都不会遭到惩罚,而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一消失,人便会所心所欲,肆意妄为;
  3. 传染性:群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,一传十,十传百。这决定了群体会变现出什么特点,有什么取向;
  4. 容易接受暗示:这决定了群体中的个人有时会呈现出与他独处时完全相反的特性。

二、群体的特点

群体没有主见,缺乏头脑,常被人利用充当炮灰。同时群体很暴力很危险,极具破坏性,甚至常常犯罪。

1. 群体行为无意识,冲动,多变,易怒,易受外界干扰

群体的行为完全是无意识的,只服从自己的冲动,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素和一时激情的影响,情绪变幻无常,思想和愿望都不持久。作者表示,群体的这种无意识可能就是群体力量强大的秘密之一。

2. 群体不理性,缺乏判断力和批评精神,易受暗示,轻信

由于群体不讲理性,做事不经过大脑,缺乏判断力和批评精神,所以显得极其轻信。对他们来说,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。而群体不懂思考,所以暗示给群体的不管是什么观念,只有在形式变得绝对和简单的时候才能被群体理解和接纳。

3. 感情夸大化,简单化,不懂怀疑和犹豫,易走极端

感情和思想的简单化和夸大化使他们既不懂得怀疑,也不会犹豫,动不动就走极端,极易做出很坏的事情。群体常常服从低劣的本能,有时也可以作为品德高尚和道德崇高的典范。

4. 情绪和行为具感染性,易被误导

群体中任何情绪和行为都具有感染性,很容易受别人的意见和主张影响,使得群体中的个人都有很强的从众心理,容易被人误导。集体观察是错误率最高的,它往往只是某个人的幻觉,通过传染,暗示给别人。说某事是成千人同时看见的,这往往意味着事实真相与人们所说的大相径庭。

5. 喜欢幻觉不喜欢真理,推理能力差

群体喜欢幻觉而不喜欢真理,推理能力差,根本就不可能理解系统的逻辑推理,不会推理或者总是错误地推理。

6. 易受传统影响,保守,奴性,害怕改变

容易受到古老世袭制的影响,保守,奴性,忠君守旧,害怕改变。群体的笃信具有宗教感情固有的特点:盲目服从,极其褊狭,渴望传播。

崇拜心目中的崇高者,害怕他身上所谓的神奇力量,盲目地服从命令,缺乏分析这些信条的能力,只想着传播它们。所有不接受这些信条的人都有可能被当作敌人。对群体来说,必须有个神,否则什么都谈不上。

7. 行动能力强

受到暗示的群体,可以随时为了暗示给他们的理想而赴汤蹈火。并且彻底摧毁过于残旧的文明是群体最明确的任务。

综上所述,对于群体来说,真正正确的观念并不一定起作用,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成为无意识,并成为一种情感才能真正起作用。但是使新观念进入人们大脑的过程非常漫长,但是一旦进入,想要排出它也需要同样长的时间。所以,就观念而言,群体总是落后学者和哲学家好几代人。

三、群体的分类

群体主要分为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两类。

1. 异质性群体:

A. 无名称(比如街头人群)
B. 有名称(陪审团、议会等)

2. 同质性群体

A. 派别(政治派别、宗教派别等)
B. 身份团体(军人、僧侣、工人等)
C. 阶级(资产阶级、农民阶级等)

四、群体的主张与信念

群体的信念与主张的间接因素包括种族、传统、时间、制度和教育。

例如,同样的制度在一些国家非常适用,而在另一些国家则完全相反。这其实和制度没有关系,而是种族和传统等因素造成了这种差异。

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包括形象、词汇、套话、幻觉、经验和理性。群体对形象很敏感,群里最喜欢形象化的事物,并且群体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,想象力丰富也就使得群体很容易通过想象而产生各种幻觉。此外,群体不喜欢长篇大论,更喜欢浓缩的词汇和套话,简单易懂就好。

群体的领袖一般分为两类,第一类粗暴、胆大、勇敢,第二类意志持久,尽管看起来没有第一类那么神气,但是影响要大得多,因为更符合群体的喜好。

想要领导群体,要做到断言、重复和传染,并且要有足够的声望。断言就是说断就断,说话做决定要果断。重复就是将断言重复到一定的次数,就可以获得大家的认可。对于保持声望,想要得到群众的敬仰,那就要永远与他们保持距离,保留神秘感和威严感。

五、内容引申

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规则,有纪律,有远见,有文化,是从本能过渡到理性的结果。历史上的大动荡往往都来自于基本观念的变化。

本书中提到了两个例子,很值得细细品味。一个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的例子,一个是立法者加税的例子。

第一个例子是在教育方面,如果想稳固阶级,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。因为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是有限的,如果过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,而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没有跟上,则会出现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(其实是对工作更挑剔),而很多岗位招不到人的状况,这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。这里明白的人可以细品一下,我就不过多展开了。

第二个例子是立法者加税,立法者想增加一个税种,不会选择理论上最正确的税种。 群体接受的是表面上看起来正确的选择,而不是理论上正确的。 所以,间接税不管多么过分,总是能被民众所接受,因为每天几分钱的消费税,不影响他们的生活,不会引起注意。

如果我们代之以按工资或其他收入比例来纳税,要一次付清,即便理论上比别的税轻十倍,也会引起一致的反对。 要在规定的日期缴纳,数额相对就较大,看起来很多,因此也比较惊人。一点点支付,税才不会显得太重。然而,这种节约手段需要一定的远见,这是群体所缺乏的。

六、总结

本书细致地考察了群体的一般性心理特征,对群体的道德观、情感、想象力和信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,指出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容易丧失自我意识,在群体意识的压迫下成为盲目、冲动、狂热、轻信的“乌合之众”的一员。并且指出,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,而是它的扩散和传播方式。

本书的意义在于,首次阐明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;研究了群体特征和种族特征的不同之处;指出了群众运动的性质;分析了领袖与群众、民主与独裁的关系。

此外,本书也体现出了作者勒庞的一些局限性。例如歧视女性和拉丁民族,部分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刻,观点有些片面,时有臆断和偏见甚至矛盾;作者是站在领英的立场上思考和行文,而非普通群众。

当然,瑕不掩瑜,依旧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。本期好书导读至此结束,敬请期待下期分享。